近年,中国内地的数字经济发展蓬勃,且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概括地说,数字经济是指以大数据和数字化信息等作为关键生产元素,通过先进数字技术优化经济结构而重塑的新型经济形态。当中,数字产业化(即电信业、信息技术业和互联网业等成为社会上的主体行业)和产业数字化(即将传统产业升级,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区块链及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主要生产力。另一方面,香港财政司司长在2022至23年度财政预算案宣布,成立「数字化经济发展委员会」推动香港数字化经济的进程。此举有助聚焦加快和引领相关发展,也为香港未来经济持续升级转型奠定良好基础。为使香港企业更好地把握中国内地发展数字经济的机遇,本文将从中国内地数字经济相关配套的发展现况,以及利好政策两大方向简介说明。
中国数字经济在不同领域成为了全球领先者
数字经济规模
整体上,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在全球新经济格局下扮演关键角色。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2021年全球47个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8.1万亿美元。从规模来看,2021年,美国的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5.3万亿美元(全球首位),中国紧随其后,规模达到7.1万亿美元。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冲击,中国数字经济不但依旧保持增长,近年的发展还取得崭新突破,显示强劲韧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指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从2016年的22.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至2021年的45.5万亿元,增加了1倍多,占2021年国民生产总值39.8%。

数字基础建设
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石,5G网络及数据中心等新型基建往往是各国的重点项目,也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这方面,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数字基础设施。
根据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建成142.5万个5G基站,总量占全球60% 以上,5G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3.6亿户;其互联网普及率从2012年的42.1%提升至2021年的73%,上网和移动电话用户数量更分别达到10亿人和16亿人。这反映了中国在民生应用层面上,信息通信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广大市民能使用先进的电信网络,从而享受社会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和优质生活体验。

除了网络基础设施,中国的大数据产业链完善,由数据收集和供应、数据服务到数据应用(例如智慧物流和金融科技等行业),一应俱全。从数据处理和储存等硬件供应来看,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2中国算力大会新闻发布会表示,截至2021年,中国数据中心机架和服务器的总规模分别达520万架和1,900万台,存储容量更达到800EB1。同时,中国致力优化数据中心的设施,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有效为金融技术和云端运算等行业提供稳定数据。例如:2022年2月,「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及成渝等8地建设国家数据处理枢纽,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国家发改委还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大数据中心投资每年增速超过两成,累计带动数字经济方面的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从数据服务来看,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也快速增长,从 2017 年的 4,700 亿元增加至 2021 年的 1.3 万亿元;其产业发布围绕各类应用和市场需求,包括数据交易、数据加工分析等,可见中国拥有稳健的大数据资源发展数字经济。
数字技术的创新能力
中国数字技术的创新能力在世界上数一数二。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的排名现已上升至全球第11位,在世界领先的五大科技集群占了两席,分别是第二位的「深圳‑香港‑广州」和第三位的北京。
从数字领域的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来看,中国的发展拥有一定成熟程度。《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有效发明专利达到977,000件,比2016年增长超过两倍,占全国整体有效发明专利数量35%。截至2022年7月,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计算机技术、测量和数字通信更是全国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总排名的前三位。此外,2021年中国信息领域根据专利合作条约呈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超过30,000件,占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特别在人工智能的专利申请,中国在2018年至2021年共有440,000件,数量位居全球首位。随著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加上中国在数字技术研发方面大力投资,预料中国在这领域的发明专利能力会持续提升,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此外,中国的初创生态体系庞大,数字领域的创新技术也成为国内初创企业的主体。根据胡润研究院公布的《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榜》,截至2022年6月,中国共有312家独角兽企业,位居全球第二 (仅次于美国),当中主要行业分别是健康科技、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和半导体。作为国家发展数字经济其中一个核心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共有62家独角兽企业,较2020的数量增长了近一倍,新增企业中不少是与信息技术和高端制造有关。由此可见,中国的数字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积极实现数字产业化。
中国政府持续支持发展数字经济
扶持政策
为鼓励新型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文件,推动社会数字化和打造「数字中国」的新时代,并不断深化和完善数字经济相关的利好政策。
2021年,中国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进一步订明数字经济是中国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目标是到2025年,中国的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预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10%。
在地方层面,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2021年中国各省市政府在不同范畴一共推出216项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政策。北京市政府于2020年已建设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率先开放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等,让自动驾驶企业的新科技和产品能在部分高速公路落地应用。截至2021年,北京市政府已经批准9家企业大约225辆车在道路测试,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过300万公里,这是政府推动产业数字化的一个例子。
优惠政策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也积极出台数字经济的优惠政策。2022年4月,广州市黄埔区政府率先推出了 「元宇宙10条」政策,扶持范围涵盖技术创新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当中,优秀的元宇宙相关企业入驻更给予最高100万元租金补贴和最高500万元办公用房购置补贴。由此可见中国政府的政策灵活变通,能有效提高各地的数字化水平。
在整体行业方面,中国政府大力推行产业数字化转型,并协助传统产业提高智能化水平。2022年4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邀请12家行业协会推荐2022年投资建设数字化转型的项目,表示将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数字化前期工作,例如重工业和农业等企业在安排生产管理流程、构建数据模型、运用SaaS(软件即服务)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增加他们数字化转型的意欲。同年11月,中国工信部制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并公布多项举措,旨在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这些举措包括继中国人民银行在9月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后,政府为了拓宽中小企业转型融资渠道,特别设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贷款和鼓励金融机构研制专项产品服务;政府更开展数字化转型「问诊」 服务,邀请专家为他们在转型过程中提供技术性支援。
网络安全
值得留意的是,中国政府也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体系的设计,致力建立一个健全的数字经济生态环境和应对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安全挑战。他们推出不同的法律以消除网络安全隐患和确保数字经济活动能稳定运作。其中,《网络安全法》以法律形式明确推出网络实名制,规定网络营运者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防止网络恐怖袭击、网络诈骗等行为。2021年8月,中国政府也制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保护国内的金融及公共服务等信息基础设施,免受它们被破坏和侵入导致重要的数据泄露。随著全球社会数字化的步伐加快,预料中国政府会持续保障网络安全,全面地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国际交流
除了以上的举措,中国政府也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提升全球数字互联互通水平。截至2021年底,中国与16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和22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一带一路」沿线跨境电商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的规模达近2万亿元。同时,中国不断拓展与东盟在数字经济上的合作。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广西加快推动数字建设,项目包括中国‑东盟信息港北投数字科技园和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等。其中,广西南宁片区目前入驻东盟数字经济企业超过4,500家,包括引进在东盟内具规模的电商平台设立智慧物流项目。在2022年11月举行的中国—东盟峰会,双方更宣布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谈判,并强调加强双方在电子商务、智慧城市及数字转型等领域的合作。从以上种种措施可见,相信中国将会保持积极和开放态度,持续推动发展数字经济。
小结
中国内地数字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过去数年社会经济数字化的水平也不断提高,逐渐步入一个智能新时代。在国家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下,香港应该好好把握这个机遇,抓紧内地经济数字化转型中的新商机,例如区块链技术、数据平台管理及云端软件服务等。同时,香港具备成熟的金融体系、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卓越的创科实力,也应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积极配合和融入国家发展数字经济的大局。